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去年有一部宫崎骏的电影上映,名字叫《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当时听说是宫崎骏的 “封笔之作”,再加上这样一个具有 “诱惑性” 的名字,因此还特意跑去电影院观看。在观看电影之前,内心深处似乎隐隐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期待着能够从这个思想深邃的八十多岁老人的暮年作品中,获取到一些人生开悟的秘诀,为自己的人生拨云见日,从而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答案。

但是……很遗憾,并没有。

这部电影有太多的隐喻,很难看懂其中的深意。电影也并没有告诉一个直接的答案,只是隐隐约约地能够感知到,似乎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众多观点之一是: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要回归现实,坚持自我,接纳自己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_插图

宫崎骏《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电影海报

“那么,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呢?”

我问自己,我有没有自己的答案?

说实话,并没有。

这样的问题,必然不是许愿或祝福,最终以获得金钱、幸福等结果导向来回答,还是要回归现实。对于未来,对于自己想要的人生,其实只能勾勒出一个朦胧的轮廓,并不清晰,自然也就难以给出一个具体确切的答案。

仔细想来,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似乎需要用一生去探寻答案。即便是宫崎骏真的跟你说了一个答案,但那不是你自己的人生,你自然无从领悟到其中的真谛,那个答案也不一定适用于你。人生的答案因人而异,它必然是随着个人的经历和阅历不断变化、沉淀,最终逐渐形成的独特认知。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归根结底还是人生意义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也许并没有那个所谓的终极答案,或者说,也许那个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以一个怎样的价值观和认知去看待你的人生,你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经历自己的人生百态。

其实很早的时候就想写一些关于人生、关于意义的思考,但每次都觉得自己的思考很浅显,都是一些很模糊的方向,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见解,实在难以留下什么有用的东西。毕竟不是 “过来人”,也不是哲学家,在对这个世界还未有完整清晰的认识的情况下,其实并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和理念去指引自己如何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但还是想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通过回看这些内容,了解这个时期的想法,说不定也可以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指引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看得开,让自己活得通透。

去年年初,在博客上转发了一段来自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的一段话:

人生的意义,其实就是寻找、发现、创造、体现并传递意义。换句话说,人生本来是没有所谓先天定义的意义的。如果有,那只能说有生物进化上的意义,那就是物种的生存和繁殖。而人,不仅仅是生物的个体,更是社会,文化和精神的个体,我们肯定会有高于动物本性的智慧和理性,因此, 作为一个有积极人性的人,我们其实是用一生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不是一种偶然;我们的一生也不是平淡无奇的等待死亡的过程。它一定要有特殊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的。

之所以转发这段话,可能是因为它与自己曾经的想法和认知极为相似,可以说是一种认同,也可以说是 “不谋而合”。

其实类似的说法很多,比如耄耋时期的季羡林写过几篇谈人生的散文,就提到过以下的几个观点:

  1. 人生是被动的,但是在这被动中,糊里糊涂中,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可以在被动之后,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这样会使你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

    吾辈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一点主动也没有。我们糊里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会糊里糊涂地夭折,当然也会糊里糊涂地寿登耄耋,像我这样。

  2. 鲁迅说过:“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如动植物等万物的基本就是生存和发展。但人又有区别,人是可以遏制自己本性的,那些可以做到不完全是为了自己,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二遏制自己本性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3. 讨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如果人生真的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4. 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人生、关于意义,是大多数人都可能会思考的一个的话题。在过去的几年里,在过去大多数糊里糊涂被动的生命里,在不断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过程中,我也经常会问自己,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怎么样的人生才是好的一生?尤其是在重大的人生抉择的时刻,对人生意义的认知决定了你未来的方向,今后的你将何去何从。

回望过去的岁月,随着阅历的累积与思想的淬炼,我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也在经历变迁逐步深化,对人生意义的体悟也愈发深刻。

大概在初中的某个阶段,曾经一度觉得人生的意义就是为这个世界创造自己的价值,去改变世界,去影响一些人,然后证明自己来过这个世界,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丝你存在过的痕迹。即便某一天,你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但世界依然记得你,这样,你就不是彻底的消失。

就像爱因斯坦和牛顿,在科学界发现很多物理规律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就像鲁迅,通过文学作品去影响社会和启迪人心。如此深刻的认识具体的心路来源已经难以追溯和考证,它或许诞生于某个夜晚我仰望星空时对这个世界的深度思考,也有可能来源于我曾经阅读伟人事件时被那种改变世界的伟大壮举所激起的敬意与共鸣。

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这是最崇高的人生意义,就像那部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一个观点:“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他被所有人遗忘”。同样的,我一直觉得,如果你来到这个世界做了很重要的事情,能够让世界记住你,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你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你的人生一定不虚此行。

只是……,只是……,慢慢的,我开始逐渐意识到,我只是个普通人。我没有多大的能耐去改变什么,改变不了世界,改变不了周围的人,甚至连自己都改变不了。我似乎很难纠正自己身上一些不好的习惯,很难战胜自身的惰性,更无法斩断缠绕自身的那些不好的情绪。我与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微不足道,像历史长河中那些深埋河床下可以随意忽略的微小砂砾,可能终其一生碌碌无为,毫无成就,无法为世界留下值得铭记的痕迹,更掀不起任何涟漪。

我不得不与自己妥协,就像开头说的,人终归要回到自己的现实,接纳自己不完美的人生,然后与自己和解。

那么,对于诸如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随着对世界和社会的逐步认识,随着对自我的理解和接纳,我开始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的理解和认识。

在我看来,世间万物以及一切文明的本质意义,就是生存和进化,因此,在宏观意义上,作为生物网络以及文明社会体系的一员,做好自己本身可以做到的事,只要与这个世界产生交集,那么你存在的意义就是在帮助人类存续、社会发展、文明进化,你可以是历史和世界的推动者,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砂砾,你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无数个普普通通的砂砾推动着历史长河滚滚向前。

而在微观意义上,对于个体而言,我觉得人生最基本的意义就是生命的经历和体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找寻到那个值得一生去追寻和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大多数人只是在被动地、糊涂地生存和活着。其实有时候想想,我们没必要非得追求一个什么结果,我们有幸能够获得宝贵的生命,有幸能够来到世间走一遭,有幸看到春夏秋冬,花开花落,世间的万事万物,色彩缤纷,有幸体悟人的一生、酸甜苦辣、聚散别离,这本身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同样的,我无法说清楚逐渐形成这样的认知的具体源头,可能是我不断认识这个世界不断进行深度思考而得出的结论,我只知道,这样的认识应该在很早就已经有了萌芽。

仔细回想,我仍然清楚地记着,高中时期读过的一本书,其中有一段对话对我的影响很大。

这本书叫《开唐·教坊》,书的背景是在初唐时期,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杀,留有一个太子遗孤流落草野,这本书就是讲述这位太子遗孤小却在江湖中的逃亡与成长的过程。书的最后一章,小却的师父肩胛为了救他,身受重伤即将离世,为了让小却接受自己的死亡,对他讲述了一段对于死亡和生命的见解:

‘死’ 说不定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我们是她那些贪玩的孩子,出了门,拣着一个生命,无论这生命是肩胛还是蒹胛,骨头还是水草,因为渴望,因为稚弱,都把它看成个宝贝似的,贪恋着的恣兴玩耍,不肯回家。你也有贪玩的时候,我知道。只不过,很多时,人是贪玩得太尽兴了,怕回家的路,像所有的孩子,玩得太过尽兴太过晚了,不敢回家,因为不知妈妈会怎么责罚。

告诉你一个秘密,这样可以溜出来玩的时候并不是太多,所以一定要尽兴。我现在不过是必需走了,可我会在那个妈妈那里等你。别太早回来,能多高兴就有多高兴地玩,溜出来一次不容易,妈妈最疼的其实总是最顽皮的孩子。等你回来时,可要记得告诉我你玩得有多痛快。别跟一个孱头似的到时不好意思地跟我说,你磨磨蹭蹭了那么久,其实什么快乐都没带上,就灰溜溜地回了家。

是啊,生命是我们好不容易捡到的一个来这世间 “玩耍” 的机会,我们终归要回去的,这个旅程真的很短暂,既然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就要 “玩” 得尽兴。

那是不是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放下手中的工作,抛开一切束缚,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尽情享乐,去周游世界,去看尽世界的美好呢?

并不是。

在我看来,人生的体验并不等同于纵情享乐,不等同于周游世界。作为一种社会生物的个体,我们的首要任务依然是生存,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我们需要先去解决温饱,努力工作赚钱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应对人生风险的能力。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选择逃离所谓的 “痛苦” 去纵情享乐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人人都能轻易做得到。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抛开一切,毫无责任的肆意妄为,最后可能还是需要爱你的人或者你爱的人来为你买单,那样换来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经常在网上看到谈论自由、人生、生命、意义相关的内容时就会有很多类似评论,他们在讲 “没钱 “、“工作”、“房贷”、“家庭” 等等把他们束缚在当前的环境中,无法脱离,无法去体验这个世界。似乎 “肉体被生活束缚,精神就难以自由”。

这种说法乍看之下似乎很有道理,但每个人的境遇各不相同,我始终认为人生体验和意义感并没有标准答案,它并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情境、具体的行为。因此人生体验既可以是山川湖海,也可以是朝九晚五,既可以是柴米油盐,也可以是亲情羁绊;可以是眼睛看到的,可以是内心感受到的,甚至可以是一种情感的触动。

重要的是,你觉得那种生活是值得的,哪怕,你为此做了很多的妥协。无论什么样的选择,一定要基于自己的现实,认真地生活,用心去感受,世界本就是多姿多彩的。

在我看来,生存价值和人生体验,可以作为生命个体最基本的意义,也就是说,无论是谁,他的人生本身是有意义的。

不过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观点,讲 “人生是无意义的”,如果不深究其内涵,可能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个观点告诉我们,生命本身没有意义,然后放弃思考,放弃主动地追寻意义。

其实,“人生是无意义的” 这个思想主要源自存在主义哲学,但是存在主义的核心并非否定生命和意义,而是强调意义是主观创造的而非客观赋予的。就像开头引用彭凯平的那句话中:“人生的意义,其实就是寻找、发现、创造、体现并传递意义。换句话说,人生本来是没有所谓先天定义的意义的。如果有,那只能说有生物进化上的意义,那就是物种的生存和繁殖。”

存在只是意义的起点,人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和行动为自身存在赋予意义。

虽然能够理解存在主义中没有预设先天意义的说法,但是我个人并不喜欢这样的定义。因为除了生物学上的生存和反演(目的论)、社会网络中的角色和责任(儒家思想)、以及文明历史的参与和进步(黑格尔主义)等宏观角度的被动意义外,即便是没有找到主观赋予的意义(存在主义),我觉得最起码,我们拥有生命,这个伟大的、珍贵的、独特的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机会。

所以,我好像从来不觉得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而且觉得这种人生无意义的想法惦念得多了,很容易落入虚无主义的陷阱,开始否定一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然后整个人生变得消极被动,失去一切动力,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度过一生。这样的人生实在太可怕了,这样的人生完全浪费了我们好不容易得到的生命的机会。

我始终觉得,即便是没有一个崇高的为之奋斗一生的人生目标作为意义的标靶,也应该在我们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去积极认真的做好自己,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无需追求一个必然结果,去经历去体验就好,去体验生命和时光在身体中流淌,去拿着生命这样来之不易的 “门票”,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去经历这个世界的悲欢离合,去爱,去喜悦,去难过,去扛起责任。我们投身于这个世界,经历这短短的人生旅程,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也是最基本的人生态度。

在此基础上,我也认同存在主义哲学中去探索和发现属于自己的更高层次的意义

这种探索并非苛求每个人都必须找到某种伟大的使命,而是强调在有限的生命中,通过自由选择与行动,主动为自己的存在赋予独特的价值,赋予生命更丰富的维度。正如萨特所言:“人注定要自由”,这种自由并非摆脱束缚,而是承认局限的同时,依然选择如何存在的方式。

是的,无论何种境地,你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

这是我近年来收获的最强大的认知之一。它在很多时候,指引我坦然接受当下的困境,并告诉我,我依然有主动选择的权利。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项塔兰》这本书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

我花了很长的岁月,走过大半个世界,才真正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命运,以及我们所做的抉择。我被拴在墙上遭受拷打时,才顿悟这个真谛。不知为何,就在我内心发出呐喊之际,我意识到,即使镣铐加身,一身血污,孤立无助,我仍然是自由之身,我可以决定是要痛恨拷打我的人,还是要原谅他们。我知道,这听起来似乎算不了什么,但在镣铐加身、痛苦万分的当下,当镣铐是你唯一仅有的,那份自由将带给你无限的希望。是要痛恨,还是要原谅,这抉择足以决定人一生的际遇。

存在主义认为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人始终拥有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这种认知,完全可以成为破解 “肉体被生活束缚,精神就难以自由” 这一困境的答案。意义的建构不在于摆脱现实束缚,而在于如何将生存境遇转化为自我叙事的原材料。

这想起我微信的签名,从注册时就写下的一句话:

人生是一场不断自我蜕变的修行。

可见,这种认知的萌芽,或许早已存在。而且在我看来,如果没有找寻到那个独特的自己赋予的人生的意义,那么,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就是自己选择赋予的一种人生意义。

再往高一级的人生意义,就回到了最初我认为的人生意义,也就是那个最崇高的人生意义,让自己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些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意义与世界某种伟大的责任和使命关联,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存在过的痕迹,这便是最高级的人生意义。

最后,再来总结一下我眼中的人生意义吧:

  1. 生存价值和生命体验,是个体最基本的人生意义;
  2. 无论何种境地,你都拥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主动赋予自己独特的人生意义;
  3. 最崇高的意义,便是为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让世界记住你。

是的,在我看来,人生的意义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在能力的不同范围,可以聚焦不同层次的人生意义。而且这三层人生意义并不是相互孤立和矛盾的,它们本身可以同时存在,甚至可以 “三位一体”,重要的是,在接纳生命局限性的同时,永远保持向更高维度跃迁的勇气。

现在再看那个问题,“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呢?”

虽然没有具体的答案,但是我想我应该知道该以怎样的态度去活出自己的人生。

这个世界充满了混乱和巨大的不确定,未来不可预知。假如真的存在平行宇宙,那也应该是遵循类似正态分布一样的规律,在随着生命时光延伸出无数种可能性分支的未来时空结果中,估计只会有那么极少数的情况是相对完美的人生,但也只是相对,因为这个时空也有只一种可能性,有所得必然也有众多的失去,从其他的角度看,却又不一定是完美的。

所以,没必要执着于所谓完美的结果,现代社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将人的价值简化为可量化的” 绩效指标”,我们发挥自己的价值时自然而然地很容易去盲目追逐社会规训的 “成功”,但那样的 “成功” 只是一种被外界定义的模式,它不等同于完美,更不等同于你人生意义追寻的目标。

不完满是人生的常态,我们无法强求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构建理想人生。

重要的是对待人生的态度:时刻保持清醒,接纳现实,忠于自己的内心,体验生命旅程,积极向上,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轨迹。

©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卢明冬的博客原创 , 转载请联系作者。
© 本文链接:https://lumingdong.cn/what-kind-of-life-do-you-want-to-live.html
相关文章
发布一条评论吧